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简体版 | 繁體版 | 纯文本版
中文检索

美国媒体评中国

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9月18日)
《纽约太阳报》9月17号刊登了一篇题为“华尔街的中国因素”的评论。评论说,随着奥运火炬的熄灭,中国领导人必须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在北京举行壮观的大型开幕式转为具体管理国家。他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管理经济。 这篇评论指出,尽管中国的经济多年来一直在高速发展,但是北京领导人现在已开始对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感到担心。在7月25号的会议中,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换上了倒车档,采用刺激经济政策,减弱去年11月宣布的抑制通胀的努力。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9月16日)
第63届联合国大会9月16号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召开。《华尔街日报》当天发表了一篇评论,题目是“给联合国大会的备忘录”。文章说,今年5月马英九当选台湾总统本该开创海峡两岸新的缓和局面。我们很快就会知道联合国是否领会了这一含义。联合国今天将决定台湾这个世界第19大经济体是否应该被列入本月联合国大会的议事日程。 这篇评论指出,台湾自1993年以来一直为能更多地参与联合国事务而进行游说。去年,台湾甚至请愿要求获得正式成员资格,因而更加激怒了北京。今年,马英九总统决定采取更具善意、更为温和的步骤。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9月2日)
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哨兵报》9月1号发表一篇社论,探讨奥运后中国是否还能延续新闻自由。社论说,对于认为北京奥运结束后中国的新闻自由将会蓬勃发展的人来说,看一下中国随后对有关国奥足球队的报导的处理就够了。 这篇社论指出,中国国奥足球队近年来一直表现不佳,并因此受到国家媒体的冷嘲热讽。在国奥队在奥运会的小组赛中惨遭淘汰后,这种讽刺挖苦的报导又成倍增加了。 《奥兰多哨兵报》的社论引述上周《纽约时报》的报导说,中共中央宣传部对此作出的反应是:下令主要新闻机构停止批评国奥足球队。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27日)
《纽约时报》8月27号发表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一篇评论,题目为“堪称经典的七年”。弗里德曼说,在参加北京奥运会壮观的闭幕式之后,我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个结论就是:天哪!中国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无法匹敌的。第二个结论是:我们落后了,赶紧开始教你的孩子中文。这篇评论认为,中国斥资430亿美元建造第一流的北京奥运基础设施以及推出无与伦比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25日)
《芝加哥太阳时报》8月24号发表社论,题目是“美国帮助中国发展成一个可怕的对手”。社论说,布什是第一位在外国出席奥运会的美国在任总统。尽管美国国务院认为中国政府是一个人权记录不佳的专制政权,但是布什总统还是亲赴北京观看了四天的奥运会比赛。这是因为布什非常明白美国的经济离不开中国。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22日)
加州《圣荷塞信使报》8月22号发表社论,题目是“不要同中国人进行奥运‘军备竞赛’”。社论说,美国民众在北京奥运期间有许多值得欢呼的理由,不过,中国正在成为一颗闪亮的新星。 社论说,不同中国进行奥运竞争的重要原因是,对美国来说,按照“中国模式”去准备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是一个错误,尽管中国模式是获得金牌的“成功方法”。中国体育运动项目引人关注的问题,应该促使我们对体育进行“新的改革”,即不应该在培养明星上过分投资,而应让更多的孩子参与体育运动。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21日)
纽约时报8月21号发表专栏作家尼古拉.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题为《中国的崛起并不仅仅是金牌》。 文章说,中国现在正在努力向美国证明他们今年将取得金牌总数第一,大家要逐渐接受这个事实。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出色成绩令人眩目,不过,中国在艺术、商业、科学、教育等方面都和体育一样让人刮目相看。原来由美国和欧洲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已经成为过去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和亚洲正在崛起,美国人应该学着去适应这个新趋势......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18日)
《纽约时报》8月14号发表社论,题为“关于金牌的想法”。社论说,北京奥运会赛程刚刚过半,中国运动员摘取的金牌总数已经远超美国。自体育机器国前苏联和前东德政权垮台后,美国一直在历届奥运会上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从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在各项体育项目上投入了巨额资金,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运动员在范围更广的体育比赛中夺取更多的金牌。    文章表示,中国采取了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方式来训练运动员,比如把很小的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去进行非常严厉的训练,不让夺得奖牌的运动员退役......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15日)
《达拉斯晨报》8月14号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国的通货膨胀如何打击我们”。社论说,密切观察通货膨胀的美联储委员费舍尔,对奥运圣火熄灭后的情况略有担心。费舍尔说,中国可能将面临因奥运会而暂时得到抑制的通胀威胁。为了能够在国际社会面前最体面地展示中国的面貌,中国控制了工资的上涨,并且对能源进行补贴。不过,中国的需求压力并没有减缓。因此,中国这个以廉价成本为特征的巨人,很可能面临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其中一部分通胀影响将波及到海外。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14日)
纽约时报8月14号发表专栏作家盖尔.科林斯题为《我在北京歌唱》的文章。文章说,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在奥运开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国》的小女孩林妙可并没有真的在唱,真正的声音来自7岁的杨沛宜,这个有着美妙声音的小女孩由于牙齿不好看而没能站到台前。 文章说,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同身受的一个奥运危机。当我们对没能获胜的运动员扼腕叹息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运动员内心的震荡。一个人只有真正站到了平衡木上时才能够理解从上面掉下来的痛苦心情。现在,对一个7岁的小女孩来说......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13日)
《华盛顿邮报》8月12号在社论版上发表哈洛德·梅尔森的署名文章,题为“变革的战鼓”。文章说,上个星期将要结束之际,世界发生两大事件: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以及俄罗斯进攻格鲁吉亚。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向世界宣告:昔日的权力关系格局如今已彻底改变,令人生畏的新生大国,正在向传统的秩序发起挑战。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12日)
《芝加哥论坛报》8月12号发表评论,题目是“奥林匹克的言论检查”。文章说,美国冰上速滑运动员乔伊.奇克2006年在都灵举行的冬奥运上赢得一金一银,并被国际奥委会命名为当年的最佳运动员。奇克堪称名副其实的奥林匹克人,但是中国在奇克上星期准备前往北京参加奥运会时拒绝向他发放签证。国际奥委会非但不为奇克据理力争,反而抛弃了他。文章说,奇克同达尔富尔问题有关。他在夺得奖牌后,不仅将国际奥委会授予的4万美元奖金捐给了慈善机构......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11日)
芝加哥太阳时报8月11号社论的题目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不能掩盖布什缺少对自由的支持;中国的人权记录依然令人感到压抑”。社论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方圆百里之内的政治异议人士不是受到政府的恫吓,就是被关押了起来,要不就是被流放到中国国内其他地方;与此同时,中国公民要求平反,投诉的司法途径也受到共产党的阻挠;除此之外,奥运期间,自由集会依然受到禁止,饭店内使用的电脑等设备还被监测。    社论说,本星期前布什对中国一直采取的是“平静外交”策略。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7日)
华尔街日报8月7号刊登了一篇题为《不要忘记中国异议人士》的评论。文章说,自从1989年天安门广场大屠杀以来,中国出现的任何被认为有组织的反对行动都会遭到当局迅速和无情的镇压。法轮功遭镇压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尽管中国吹嘘它对法治的承诺,但是,胆敢为政治或宗教迫害的受害者进行辩护的律师们却越来越多地成为当局打击的目标。 这篇评论指出,北京奥运及其准备工作不会导致中国的自由化。事实正相反。在奥运期间,中国的异议人士受到隔离、拘押或者被送往小城镇。奥运场馆的建造导致上百万人被迫搬家。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6日)
《纽约太阳报》8月6号发表了一篇题为“让他们承担责任”的社论。文章说,星期五开始的北京奥运会将是自1936年希特勒强行利用柏林奥运会宣扬其纳粹世界新秩序以来带有最明显的政治色彩的一届奥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几乎毫不掩饰国际奥委会赠送给他们的这份宣传礼品。他们希望,到奥运会闭幕式时,由共产党管理资本主义经济这种中国的混合模式将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5日)
华尔街日报8月5号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经济减速”的评论。文章称,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个月报告说,中国国内未售出新车的库存是17万辆,创下4年来库存新高。尽管库存的膨胀并未受到中国金融媒体的多大注意,但它却代表看上去一直持续强劲增长的中国经济有可能开始减速。这篇评论指出,今年这么多数量的汽车未能售出是一种迹象,它反映出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增加他们的开支了......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8月4日)
最新一期新闻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对中国的抨击》的评论。文章说,在本周末北京奥运即将开始之际,你或许认为,这将是对中国进行认真分析和深思的时候了,也就是说,如何理解这个国家和怎样与这个政权打交道。 这篇评论说,然而,我们听到的却是一些熟悉的套话。保守派批评这个“正在崛起的专制政权”,说它夸大中国的军事实力。对中国的抨击不只是一个右翼的现象。中偏左的杂志新共和上个月刊登的封面故事的大标题是《与新中国会面》,标题旁边的括号里加的注解却是“与旧中国一样”。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31日)
华盛顿邮报7月30号发表了题为《多哈的失败》的社论,这篇社论的副标题为《中国对全球自由贸易投了一张令人失望的否决票》。社论说,被称为多哈回合的全球贸易谈判昨天未能达成协议而破裂。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没有制定一项新的削减关税的国际计划,这证明在可预见到的未来是不会达成这项协议的,这一结果为世贸组织的未来作用投下阴影,并且增加了全球贸易分裂为相互竞争的地区性集团的可能性。 社论说,随着上周末进入最后时刻的谈判,美国与欧盟在农业补贴问题上做出了一些让步。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30日)
《华盛顿邮报》7月30号发表了题为“多哈的失败”的社论,这篇社论的副标题为“中国对全球自由贸易投了一张令人失望的否决票”。社论说,被称为多哈回合的全球贸易谈判昨天未能达成协议而破裂。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没有制定一项新的削减关税的国际计划,这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会达成这项协议的。这一结果为世贸组织的未来作用投下阴影,并且增加了全球贸易分裂为相互竞争的地区性集团的可能性。社论说,随着上周末进入最后时刻的谈判,美国与欧盟在农业补贴问题上做出了一些让步......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29日)
佛罗里达州的那不勒斯每日新闻报7月28号刊登了一篇社论,题目是“在烟雾中争夺金牌”。社论说,这并不是在奥运会前中国想看到的情景。在举行一次奥运村开放的仪式时,烟雾之浓使人们从附近的奥林匹克公园都看不清奥运村。这篇社论指出,尽管一些奥运官员曾威胁说,如果这样的烟雾持续下去,一些与耐力有关的竞赛项目就将被推迟。可是,国际奥委会医疗事务的负责人却说,尽管烟雾并不好看,但它并不影响健康......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25日)
纽约太阳报7月25号发表了一篇题为“雄心勃勃”的评论。文章认为,随着北京奥运开幕式的临近,全世界将把注意力集中在体育比赛而不是奥运政治上。人们的注意力从中国人权记录失败转移开来无疑会受到北京政府的欢迎。 可是,这篇评论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欢呼奥运体育赛事的降临还有另一个原因:中国运动员肯定会在赛跑、跳水、划船和其它奥运项目中有突出的表现。除了举办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奥运会之外,中国将能夸口它已经崛起为世界上的超级体育大国之一。 纽约太阳报的文章说......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24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7月24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打开中国的防火墙长城》的社论,对中国政府限制网络言论自由以及一些西方大公司为盈利的目的而屈服于中国压力的行为提出尖锐批评。社论说,中国的网民人数超过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然而,中国的统治者也是世界级的限制网络者。当习惯于网络自由的外国人在奥运期间访问北京时,中国限制网络自由的做法肯定将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审视。 这篇社论说,奥运期间中国如何对待外国媒体,特别是如何对待帮助外国媒体的中国人将是一回事......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22日)
纽约时报7月22号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不真实的电视”的社论。文章称,在下个月的奥运会举行之前,中国已经花了很长时间美化其形像。具体举措包括:关闭工厂以减少空气污染、清理水中的海藻、骚扰批评人士以及威胁记者等。社论指出,为了赢得奥运主办权,北京保证对外国记者扩大新闻自由,并且暗示让中国向世界开放将有助于更广泛的扩大人权。我们并不知道中国领导人是否打算兑现其诺言。我们知道的是,国际奥委会、奥运赞助商和世界各国政府应当要求中国信守承诺。然而,他们并未做到这一点,中国也把他们的沉默视为纵容。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21日)
华尔街日报7月19号刊登了一篇题为“布什应当在台湾问题上信守诺言”的评论。文章说,2001年,布什总统做出一项大胆和有原则性的决定,为台湾的安全而向其出售一系列军事装备。2008年,当他准备离任之际,这位总统看来违背了自己的诺言。星期三,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上将证实,由于北京的不满,布什政府冻结了对台军售。 这篇评论说,然而,冻结对台军售的决定是错误的和危险的。不冒犯中国的政策并不符合美国在台湾海峡的利益。首先,它损害了马英九以一位强势总统与北京打交道的能力。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18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7月18号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奥运会一片混乱》的社论,副标题为“这场即将上演的盛会已经受到正在恶化的人权记录的玷污”。社论说,除了体育比赛之外,国际社会和东道国还在政治上对本届奥运会有两种期待,而这两个方面都离获得奖牌有很大距离。 首先是国际社会对通过奥运改善中国人权的期待。可是,这篇社论指出,中国的人权记录已经恶化,人们可以从今年春天中国当局对西藏的喇嘛进行的镇压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去年,中国以“危及国家安全”为名逮捕的人数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点。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15日)
《洛杉矶时报》7月13号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为什么布什不应前往北京”。文章说,布什宣布将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这一决定是在西藏残酷镇压事件以后作出的,是在七名维和人员在苏丹的达尔富尔惨遭杀害后宣布的,而中国目前继续在苏丹支持那里的杀戮行动。   文章说,就在布什宣布前往北京之际,越来越多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政治人士,毅然采取抵制奥运有关仪式的行动。英国首相布朗、德国总理默克尔、加拿大总理以及欧洲议会主席等人,决定不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另外,奥巴马和麦凯恩也表示,假如他们是美国总统......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14日)
科珀斯克-里斯蒂号角时报7月14号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国将允许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有限制的报导》。社论说,北京政府赢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时曾经承诺,将尊重以往奥运新闻自由的原则。不过,在兑现这个承诺方面,北京政府从来没有令新闻工作者有很大的信心,但是就在距奥运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一系列积极的迹象出现了。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11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7月10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中国在减排方面的内部预演”。文章说,世界上的富有国家星期二就有关在42年之内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一半的看法达成一致。不过,全世界不必等候那么久才能看到净化环境的看法所能带来的显著变化。这个星期已经出现了一个例证。 这篇文章说,中国正在关闭北京周围70英里之内的几百家制造厂,以便暂时清洁空气,确保世界顶尖运动员可以在呼吸顺畅的环境下参赛。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8日)
克利夫兰实话报7月8号社论的题目是《布什明智地避免了其他国家领导人部分抵制奥运会的行动》。社论说,布什决定出席8月8号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决定引起一些西方国家的关注。不过,布什星期天在日本八国峰会上表示,奥运会是体育赛事,不参加开幕式将毫无疑问地“冒犯”中国人民,也放弃了同中国领导人坦诚对话的机会。布什的决定同英国首相布朗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做法不同,尽管他们没有表明,不出席奥运开幕式是抵制行动。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7日)
7月7日的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报导奥运会》的文章,对迄今为止中国仍未兑现放宽外国记者采访限制的承诺提出批评。文章说,200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向国际奥委会保证,允许外国记者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以至全中国可以自由采访。可是,种种迹象并未显示出北京信守其承诺。 这篇文章说,香港苹果日报资深记者蔡元贵7月1号在北京机场被拒绝入境就是一个例证,移民官员以违反国家安全法为由,不但没收了蔡元贵的回乡证,而且把他送上飞往香港的航班。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4日)
波士顿环球报7月2号的社论说,如果中国领导人将本星期同达赖喇嘛特使的谈判,当做公关伎俩,以避免8月份北京奥运会前出现麻烦,那么他们就错了。在一些人的眼里,北京同达赖对话的目的,是要平息藏人抗议,同时满足一些国外政要,例如法国总统萨尔科奇,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政治条件。    社论说,北京为办奥运投资巨大,希望以此向全世界表明,中国领导人已经将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彻底现代化”的强国。然而北京前不久对藏人的镇压,则向国际社会暴露了另外一种面孔。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7月1日)
华盛顿时报在6月30号的一篇社论中谈到北京在奥运前后的车辆管制问题。社论说,中国官员上周宣布对北京的交通进行管制的计划,以便在下个月奥运召开期间减少废气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然而,社论指出,不幸的是,这一行动似乎是由于北京处在国际显微镜的观察下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并非是中国做出保证要采取具体行动。这篇社评说,正当中国政府花时间和金钱净化和改善其形像之际,国际社会对于西藏局势的担心已导致奥运火炬传递期间的抗议以及世界各地要求布什总统抵制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呼声......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6月30日)
近日,哥伦比亚特区的联邦上诉法庭根据被关押在关塔那摩湾基地监狱六年时间的维吾尔族人帕尔哈特的上诉,裁定取消美国国防部对他提出的“敌对战士”的指控。法院要求国防部要么释放帕尔哈特,要么以别的罪名重新起诉。下面我们来关注一下一些美国媒体对该事件发表的评论文章。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6月25号发表了题为《对关塔那摩湾的又一次严厉批评》的文章。文章指出,尽管帕尔哈特一再表示自己是无辜的,但他还是被关押了长达六年之久。
美国媒体评中国 (2008年6月23日)
科珀斯克里斯蒂来电时报星期一在一篇社评中说,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没有在1991年达成的旨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和当时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美国。 社评说,布什总统在解释美国为什么不愿意执行这项协议的原因时称,在减排问题上应当对发展中国家实行与主要工业化国家同样的标准。这实际上是说,美国是否能在重大问题上在全世界起带头作用应该由中国和印度来决定。文章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美国不参加世界控制全球变暖的努力就显得更加丢脸。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6月20日)
中日两国上星期三就联合开发东海油气田达成共识。华尔街日报就此发表社论,认为这是一个喜人的迹象,说明中国和日本完全可以通过对话,而不是通过相互威胁来解决彼此争端。社论说,这一协议的政治意义不可估量,这一协议也展现了中国积极的一面。 文章说,中国最近几个月来不断采取措施,改善跟邻国的关系,就在不久前,中国刚刚同意恢复跟台湾的两岸包机。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跟韩国的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 文章说......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6月13日)
华尔街日报在6月13日发表的一篇有关中国股市的评论中说,上海股市6月12日连续第7天下滑,跌破3000点的心理大关。文章说,如果北京当局希望在今后几个月营造一个较为健康的市场,那就应当对股市下滑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这篇评论说,然而在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政府干预重要。在过去几个月,中国有关监管机构已经减少了股票交易的印花税,实行新规定限制出售大宗股票,甚至通知共同基金经理不要过快地出售他们手中的股票。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6月12日)
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在北京举行历史性会谈,在两岸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问题取得了显著进展。 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这是马英九政府跟大陆改善关系的最好证明。文章说,这些步骤虽然并非举足轻重,但象征意义难以估量。直航不仅能便利两岸贸易,还能让数以千计的大陆居民亲眼目睹台湾民主,其长期效应无法预估,但绝不是消极的。两岸一旦签署协议,那就意味着,马英九上任第一个月里两岸关系改善的程度已经超过了陈水扁的八年任期。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6月4日)
纽约时报6月4号发表了旅居英国的中文作家马健的题为《中国被挖掘出的悲伤》的文章。文章说,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各种哀悼活动。而19年前,也正是在天安门广场上,中国政府派出军队镇压要求民主改革的手无寸铁的学生们。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仍然把“六四”定性为“反革命暴乱”,一些领导者仍被关押。“六四”以后,中国政府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拜赐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中国变成了世界经济的龙头,而共产党也变成了世界各国的好朋友。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6月2日)
美国媒体继续关注中国四川大地震的后续发展。纽约时报的一篇报导谈到了海外华人的赈灾捐款活动。文章说,四川大地震发生三个星期来,横跨东西两岸美国各地的华人社区已经筹集了数百万美元的赈灾款项,超过了历次赈灾行动。文章说,这次地震让海外华人暂时搁置分歧,团结起来,就连反共团体也暂停了对北京的敌对行动,全力以赴投入对四川灾民的支持。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5月29日)
中国汶川大地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费城问询报发表社论,题为《中国地震--承担责任的一课》。社论说,在五一二地震中失去孩子的中国父母公开抗议,认为自己的孩子死得太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同情,同情这些父母的切肤之痛;第二反应是认可,跟这些父母一样,为那些因为校舍建筑偷工减料而失去生命的孩子们感到愤怒;第三个反应是惊讶,惊讶在中国,他们居然能如此公然地表达愤怒......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5月27日)
新奥尔良最大的报纸皮卡尤恩时报5月26号发表了题为《中国的痛楚》的社论。社论说,中国四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已经接近6万,而且,死亡人数还在上升之中。有大约5百万的民众无家可归、急需援助,这个数目大大超过了新奥尔良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的总人口数。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援助机构正在尽可能地进行人道救助。该社论指出,估计有将近3百万的孩子受到这场地震的影响,其中大约有1万学生被埋在学校的废墟下......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5月23日)
纽约时报5月22号发表专栏作家尼古拉.克里斯托夫题为《地震与希望》的文章。文章说, 四川大地震后,我们看到了代表中国未来的一个“希望瞬间”,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代表基层民众政治的中国似乎正在诞生。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5月21日)
洛杉矶时报5月20号发表题目为《保护灾难受害者》的文章,副标题是《中国对地震灾难的榜样性反应与缅甸的失败形成鲜明对照》。文章说,一个政府的道德规范能够通过其对待弱势群体的方式来判断,通过政府为灾区民众服务的能力状况来衡量。在这个问题上,将中国当局在四川地震中的“出色表现”同缅甸官员的无能相对照极具“指导意义”......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5月19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5月19号发表的一篇社论中说,中国总理温家宝在5月12号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之后迅速赶赴现场向灾民表示同情。他亲临震区指挥搜救工作以及愿意接受外国救援专家的帮助,与缅甸军政权对该国5月2号发生强热带风暴所做的没有同情心的反应形成了鲜明对照。社论说,这两场灾难都造成数以万计的人丧生。可是,缅甸领导人丹瑞将军甚至连联合国秘书长的电话都不接,更不用说允许外国救援机构直接与数以百万计的幸存者一道努力,避免风灾后可能发生的新的悲剧......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5月17日)
美国德克萨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当地一家报纸5月15号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缅甸中国两大天灾,灾难后果全然各异》。文章说, 热带风暴袭击缅甸沿海后数小时,国际社会便提出提供紧急人道援助,但是救援被1962年以来闭关锁国的缅甸军政府拒国门之外,目前只是少量援助得以流入,而且一些救援物资还被转为军用。如今12天已经过去,数万灾民生灵涂炭。联合国警告说,可能还有风暴席卷缅甸灾区,缅甸灾情雪上加霜。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5月2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5月2号社论的题目是《中国的所谓“理性“民族主义》。社论说,中国将在这个星期庆祝奥运火炬抵达珠穆朗玛峰,届时,中国人庆祝重登世界舞台的热情也将达到顶峰。社论说,由于西藏问题,中国汉族民族主义情绪升温,而中国政府的处理方式似乎很矛盾。民众要求抵制进口西方产品的呼吁现在开始受到官方限制,目的是防止外国也抵制中国出口产品。这里的“难解之谜”是,中国过去诱惑过民众的反西方愤怒,后来又允许基层组织反西方的抗议活动。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28日)
纽约时报4月28号发表社论,题目是《令人恐惧的抗凝血药案》。社论说,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将中国产的几批抗凝血药同美国发生的81宗死亡命案联系在一起,当然,从其他十几个国家进口的药品活性成分中也发现了污染物质。中国官员承认有污染问题,但是否认污染与上述死亡案件有关,麻萨诸塞州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发现,污染物引起的身体局部发炎,能使血压升高或者引发严重过敏,而正常血凝药则没有上述症状。目前还不清楚,污染物是生产环节不严造成的还是有人蓄意搀入。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25日)
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宪法报4月25号发表安德列.杰克逊的署名文章。文章说,常言道,政治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这种说法可以用在商业上,处理美中关系也尤其如此。 文章说,中国是影响美国经济的一个越来越大的重要因素,这是客观现实,但是这并非意味著我们必须喜欢中国的政治;喜欢中国政治的美国人即使有,可能也不多。美国处理同北京关系的上策应该是扮演警察的双重角色,既当管人执法的“红脸警察”,也当面带笑容的“白脸警察”。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24日)
洛杉矶时报4月24号发表社论,题为《耻辱之船》,副标题是《赞扬非洲三国制止中国向津巴布韦海运军火的行动》。 社论说,非洲三国--南非、莫桑比克和赞比亚阻挠了中国运送军火的货船前往陷入政治混乱的邻国津巴布韦。中国货船“安岳江号”上装载著一家中国国有企业生产的77吨武器弹药,买主是津巴布韦政府,这些武器肯定将被总统穆加贝用来镇压反对派。 社论说,上述三国对这艘中国军火船采取的拒绝停靠和拒绝卸货的行动实属“罕见之举”。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23日)
华盛顿邮报4月23号发表社论,题目是:《在津巴布韦的问题上采取行动》。副标题是:《非洲人拒绝中国为穆加贝运送的武器军火》。社论说,中国的一艘货船上星期先后在南非的港口德班、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港口停靠,但是均被拒绝卸货。船上满载的是中国提供给津巴布韦的大批武器弹药,其中包括冲锋枪子弹300万发,迫击炮弹3千发,枪榴弹1千500发......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22日)
休斯敦记事报4月21号发表的社论说,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同休斯敦记事报编辑部上周进行了会晤,就西藏等问题交换意见。不过。社论说,东西方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依然存在。 社论说,大部分美国人对达赖喇嘛的看法同中国官方的看法完全不同。在大部分美国人眼里,达赖喇嘛是和平和安宁的“旗手”。没错,他支持在西藏实现文化、政治和宗教自治。但是,西方人认为,达赖喇嘛主张通过“精神净化”,而并非“暴力革命”来实现变革。 社论说,中方代表在会谈中说,北京政府最关心的是提高人民生活。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17日)
新墨西哥大学校刊--每日灰狼报4月16号发表社论,题为《美国关注人权的政治因素》。 社论说,我们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奥运会经常被用来进行政治宣示,那么这次抵制北京奥运的原因是什么? 社论说,国际社会无视许多地方争取民族自决和自治斗争的同时,这次却有选择地支持西藏人民的斗争,这是很“奇怪的”。西方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可能与他们认识到人权的重要性有关,然而我们知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西方很少支持巴斯克运动、巴勒斯坦运动以及库尔德运动。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15日)
社论说,中国需要听到有关西藏和达尔富尔问题的强烈呼声,不过,国际社会也同样需要奥运会。社论说,中国正在接受什么叫民主最强音的教育。随著奥运日渐成为全球抗议的焦点,抗议者因西藏和达尔富尔等问题要求抵制北京奥运会,中国政府逐渐发现登上国际舞台意味著什么。社论说,借助信息的快速流通以及因特网的发达,国际社会将会见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基层运动”。同样,美国也将看到各国民间围绕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的愤怒。如果美国主办今年的奥运会,也会面对同样的抗议浪潮......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14日)
密尔沃基哨兵报4月14日的社论说,让政治同奥运脱钩,中国在西藏等问题上理应得不到世界的支持,但是奥运会不是表达这种观点的适当论坛,影响中国行为方式的其他论坛和平台还是有的,对中国表达不满的经济和外交途径很多。社论说,全部或者部分抵制奥运对软化北京处理异议人士以及西藏自治问题毫无帮助,也不会一下子使北京有效地批评苏丹政府在达尔富尔的种族灭绝政策。布什可以利用参加奥运会敦促中国和达赖喇嘛展开和平对话。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10日)
德克萨斯州阿马里洛环球新闻报4月10号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国不会在人权问题上获奖》。社论说,对奥运的关注目前已远远超出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人们关注的是人权,关注的是中国政府是否能够兑现承诺,解除对许多公民的铁腕控制。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9日)
加州的时代旗帜报发表社论,题目是《让政治与奥运脱离》。社论说,利用奥运进行政治抗议的“肮脏历史”由来已久,如今又再度上演。社论说,2001年挑选北京主办奥运会时,难道我们不知道北京的人权问题吗?我们当然知道。另外,我们还知道,中国对西藏的压迫已长达近60年;中国可怕的污染可能会令运动员窒息。而现在,我们却在假装对上述问题感到震惊。这难道不是将中国人置于奥林匹克聚光灯下,在政治上煽他们的耳光吗?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8日)
芝加哥太阳时报4月8号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国称北京奥运圣火130天的传递之旅是“和谐之旅”,面对巴黎、伦敦等地出现的抗议活动,火炬传递更好的名称应是对中国的一次“教育之旅”,因为中国正在陷入自己造成的公关噩梦之中。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7日)
温斯敦-塞勒姆日报4月6号发表社论。社论说,中国政府以压制不同政见著称,这是国际奥委会本来就不应该将奥运主办权给予北京政府的两个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北京的空气污染,因为污浊空气威胁运动员的健康。那么,国际奥委会明明知道中国的这种情况......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3日)
纽约时报4月3号发表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的文章。文章说,美中两国在西藏问题上的冲突,部分原因是彼此的利益不同,然而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各自看问题的方式有差异。 在美国人眼里,西藏问题是典型的人权和殖民主义问题;而中国人认为,帝国主义分子希望在西藏问题上进一步分裂中国。 文章说,西藏问题对美中两国如此敏感,部分因素在于两国彼此情况惊人地相似:两国都有民族主义情绪,同时又都粗暴践踏过别人,不论是在越南、伊拉克,还是在西藏和新疆......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2日)
西雅图时报4月2号的署名文章说,布什总统在中国当局对西藏暴力示威继续镇压的情况下依然极力保持低调。文章说,美国政府受制于中国中央银行,因为中国央行掌握了3880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券,除此之外,中国央行还握有3100亿美元的公众以及公司债券。文章说:“不要和借给你钱的人顶嘴,除非你能把钱还上。”西雅图时报的文章还说,大多数西藏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说明不了西藏文化和独立的丧失是值得的,西藏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讲并没有使当地的藏人受益,受益的是汉人移民......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4月1日)
华尔街日报4月1号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中国民族主义的根源》。 文章说,最近西藏发生的暴力事件再次激发了中国国内以及海外华人中间的民族主义情绪,使人再度联想起近年来围绕一系列事件所出现的类似情况,例如,北约飞机误炸中国驻贝尔格来德大使馆事件、日本提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美国耐克公司和日本丰田公司的有关商业广告等等。文章说,中国当局总是试图通过宣传影响公众,利用公众中的民族主义情绪可能自不待言。
美国媒体评中国(2008年3月31号)
《达拉斯晨报》3月31号社评的题目是“中国的西藏政策是奥林匹克的一场噩梦”。社评说,中国政府过去12年以来努力修缮自己的形像,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界精英在国际舞台上的形像令人刮目相看。不过, 西藏最近发生的事件破坏了中国精心打造的温和大国形像,令人再次想起,中国依然还是一个行为方式莫测的独裁国家。社评援引有关学者的话说,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益于民众,并且造就了一个真正的中产阶级,但是西藏却没有获得同样的机会。社评说,西藏地区的发展是汉人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