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孙艳君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工业迅速发展和资源日益耗竭,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一项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目前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经济发展压力,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弘扬绿色文明,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已经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文化工程,大众传媒在参与这项工程中应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目前,中国环境新闻面对的大环境不错,中国政府把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给了媒体一个很好的环保空间,使媒体在环保宣传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比如已经出现由国家环保局、林业局等政府部门主办的环保专业性的报纸、杂志,但问题在于受众面还不够广,专业人士和本系统内的会去订阅,而一般民众订阅的则较少。受众覆盖面更为广泛的广播、电视、综合性报纸、刊物、因特网等传媒,近年来环保内容日益见多,还会在每年的一定时期内,出现比较集中、有一定规模的环保报道。比如由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每年都组织众多媒体的记者就一主题(黄河行、长江行之类)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采访报道,有一定的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可能会造成众口一词,个性化强的独家报道不多。而平时,众多媒体对环境的报道相对于其它内容,要弱得多。环保意识较强一些的电视台,也只是在播放一些“人与自然”、“发现探索”节目,有固定的环保栏目和专栏的媒体为数不算多。

考察中国媒体的现状,可以说,众多的媒体已经意识到环保是个新热点,也开始有不少记者活跃在环境新闻领域。但我认为:中国综合性大众传媒对环境新闻的报道还不到位。原因在于:

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索中国大众传媒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尤为必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天津电台创办了环保专题节目――《绿色地球村》,以“播种绿色希望,关注人类未来”为宗旨,意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广泛传播环保知识,呼唤绿色意识,弘扬绿色文明。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大众传媒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充当播种机、催化剂和先锋队的角色。

首先,大众传媒应该是绿色理念的播种机。人类早已经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家园,所以“学会明智地管理地球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人类必须担负起地球管理员的责任。”(《只有一个地球》前言)必备的环保知识,较高的环境意识,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大众传媒应该尽量多地向广大受众传播绿色资讯,普及环保知识,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大众传媒要当好绿色播种机,播撒绿色的种子,才有可能收获绿色的明天。在《绿色地球村》节目中,开设了《绿色信息》、《漫步地球村》、《绿色知识卡》、《每日一题》、《绿色擂台》等栏目,向听众传播国际、国内的环保资讯和环保知识。另外,还有《环境警钟》栏目,向听众及时报告本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加强听众对环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满足了听众求知、求新、参与的愿望,潜移默化地提高听众的环保素质。

其次,大众传媒要扮演好催化剂的角色。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制度上、政策上的保证和法律的约束,更要运用环境道德的规范和原则来调节人们的行为,以人类发自于内心的自觉意识来保证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大众传媒要善于扮演催化剂的角色,催促和唤醒一般民众的环保意识,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不仅要监督和曝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还要善于向受众传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对环境危机的忧虑,从而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于这方面的思考,《绿色地球村》节目开设了《环境论坛》、《绿色沙龙》、《环境监督热线》、《环保金点子》等栏目,让公众为环境献言献策,进行环境监督,维护自身环境权益。

第三,大众传媒要做保护环境的先锋队。环境宣传只有与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出真正的效果。因此大众媒体应该率先垂范,实践绿色行动宣言。我们《绿色地球村》节目的编播人员,一方面经常向听众介绍“绿色发烧友”的故事,用环保英雄、环境卫士的事迹激发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另一方面则是经常组织听众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如组织中小学生捡拾白色垃圾,回收废旧电池;组织大学生护树植树,护水净水;组织组织市民考察垃圾围城现状,开展环保金点子行动,为保护环境献计策等等......让听众在这些环保活动中加深对保护环境的认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2001年2月16日,以《绿色地球村》节目的听众为基础,成立了由社会各方面人士共同参与的民间环保组织――天津“绿色之友”。这是天津市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以“倡导绿色文明,实践绿色行动,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携手共建美好和谐的绿色家园”为宗旨。它的成立,标志着天津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这里我想说,虽然天津电台的《绿色地球村》节目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相对于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而言,还只能说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中国为数众多的大众媒体在环境保护中所应担当的角色还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在这里,我特别希望能得到国际传媒界同仁的指导和帮助,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环境记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全球的环境保护事业,有利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明天。


Table of Cont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English version

Last Updated: June 9,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