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选举 | 2008年选举概览

2008.11.05

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历史性胜利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美国参考》

Stephen Kaufman

华盛顿──11月4日,美国人民选举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出任美国第44任总统。

奥巴马在当选总统后于11月5日在芝加哥向支持者发表的讲话中说:"对那些怀疑美国这座灯塔是否依然那样明亮的人,今晚我们又一次证明,我国的真正实力不在于军力强大或财富规模,而在于我国理想经久不衰的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坚信不移的希望。"

奥巴马表示,美国选民通过投票发出一个信息,即"我们绝不仅仅是一群个体或一组红蓝州。我们是、而且永远是美利坚合众国"。

他说:"美国发挥领导作用的新曙光就在眼前。对那些妄图毁灭世界的人,我们将击败你们。对那些寻求和平与安全的人,我们将支持你们。"

截至11月5日凌晨,奥巴马已在至少2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获胜,总计获得338张选举人票,远远超过了当选总统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到选举日次日凌晨,一些州还在陆续呈报计票结果。

奥巴马将成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也将成为第一位领导一个以白人为主的国家的非白人总统。

这位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在2004年民主党候选人约翰·克里(John Kerry)赢得的所有各州获胜,并拿下了曾支持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George Bush)的俄亥俄州、艾奥瓦州、佛罗里达州、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内华达州和弗吉尼亚州。

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参议员在菲尼克斯市发表讲话承认落选时说,他已打电话祝贺当选总统奥巴马。他肯定了奥巴马当选对非洲裔美国人的重大意义,并指出,他们在经历过奴役、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漫长历史后,"今晚必将感到无比自豪"。他说,美国现在"已同那个残酷而狂妄偏见的时代有了天壤之别",而奥巴马当选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他还承诺将支持新任总统,并敦促他的支持者们拿出"良好的意愿和最诚挚的努力,寻求走向团结"。

奥巴马是在经过激烈的选战——先是同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民主党初选阶段的长时间艰难角逐,而后又同麦凯恩在大选阶段激烈交峰——以后,赢得的胜利。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历史意义。当几位竞争党内提名的民主党候选人在2008年初陆续被淘汰后,选民们已能肯定,将赢得党内提名的如不是第一位女性候选人,便是第一位非洲裔候选人。

在共和党方面,麦凯恩选择阿拉斯加州州长萨拉·佩林(Sarah Palin)作为竞选搭档,使她成为历史上第二位作为一个主要政党的副总统候选人参选的女性。

奥巴马的胜利

11月5日凌晨,奥巴马和他的竞选搭档──特拉华州联邦参议员拜登(Joe Biden),在芝加哥向欢呼雀跃的支持者们发表讲话。他承诺将成为代表全体美国人民的总统,不论他们是否曾予以支持。千百万名群众在芝加哥的格兰特公园欢庆胜利,有些人前一天就已在那里等候。

奥巴马的庆祝集会意味尤深,因为40年前,这个公园曾是暴力抗议196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地点。那次暴力事件反映了党内年轻自由派成员与老一代保守派之间的分歧。

也是在196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预言美国将在2008年出现一位非洲裔总统。

肯尼迪在遇刺前大约一个星期,即1968年5月27日,曾经这样说:"种族关系的发展如此之快,40年后黑人有可能成为总统。这一点毫无疑问。在今后40年,黑人将能取得与我哥哥相同的地位┅┅。偏见仍然存在而且可能会继续存在,┅┅但我们一直在争取进步而且正在取得进步。我们是不会接受现状的。"

(完)

网络书签工具:    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