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简体版 | 繁體版 | 纯文本版
中文检索

专家:经贸摩擦影响欧中关系


2008年6月8日

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很快。专家们认为这种关系在过期的30年中已经从“蜜月期”进入成熟期。但是双边如何处理多种经贸摩擦依然具有很大的风险。

*沈大卫:欧洲不满贸易逆差增长快*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沈大卫在谈到今后几年中影响欧盟跟中国双边关系走向的重大变数的时候把双边的贸易摩擦列在首位。

他说:“首先就是贸易和贸易政治对欧洲经济和欧洲工人的影响。欧盟的对华贸易赤字增长的速度比美国对华赤字还快。按照现在的增速,欧盟的赤字将在2010年超过美国。贸易政治如何发展将对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地中海国家、中欧国家和西部发达国家影响很大。”

沈大卫指出,这种影响不光是欧洲跟中国之间的贸易,实际上还包括中国在欧洲建立的工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让欧洲人感到非常烦恼。这位老资格的中国通说,他在意大利弗罗伦萨附近的一座小城发现,那里10万居民中中国人就有5万。这些人来自中国,在当地一家工厂日夜24小时工作,生产手提包和鞋子等皮制产品。这些产品挂上意大利生产的标签在欧洲销售,价格很昂贵。意大利人对这种情况相当不满。沈大卫说,最近当地电视台报导了这家工厂的工人所处的恶劣工作条件,成为当地的一个贸易和人权的热门话题。

*莫菲:欧盟态度发生变化*

欧中贸易过去30年来增长了100倍,到2006年为止达到26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欧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夥伴,而欧盟则是中国的最大的贸易夥伴。但与此同时,欧盟的对华贸易赤字也在急速膨胀,达到1700亿欧元,平均每小时增加1500万欧元。

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最近警告说,如果中国不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欧盟的贸易保护程度将会提高。他虽然没有表示要进行贸易战,但表示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则在考虑范围之内。

华府智囊机构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的客座助理研究员梅利沙.莫菲表示,欧中经贸关系从2001年双方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夥伴关系之后发展得很快。欧盟上下对这种关系的发展持积极热情的态度。但这种情况在06年到07年间发生了变化。

她说:“从那时起,欧盟的经贸官员开始在许多问题上公开批评中国,向中国施加压力。这跟之前欧盟官员在涉及中国的经贸问题上采取的非常有分寸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欧盟官员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欧盟地区民众对中国看法转趋负面的变化。”

莫菲女士说,多种民调显示,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欧洲民众数量大幅度增加。比如,英国对中国看法良好的民众数量从2005年的65%下滑到2007年的14%。法国的数字是58%滑落到47%;德国是46%下降到34%。欧洲人越来越怀疑中国的崛起对自己是否有利。这种情绪跟美国民众的情绪已经相当接近。

莫菲表示,欧盟跟中国的贸易纠纷范围很广,包括人民币汇率、纺织品、鞋子、盗版等等。中国已经成为欧盟最主要的贸易调查对象。欧盟针对中国已经采取和准备采取的反倾销和其它贸易惩罚措施大约有100多项。欧盟还跟美国一道就中国汽车零部件问题和中国限制外国公司在中国发放财经消息的做法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她认为,欧中经贸关系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对双边关系影响巨大。

*季北慈:增加三角关系间合作*

不过,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季北慈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比较有信心。他表示,虽然双边矛盾重重,摩擦很大,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双方的经贸关系已经加深,并在很大程度上制度化。他认为,这种关系的基础很牢固,近期不会出现重大倒退。季北慈认为,美国方面对欧、中关系的这种变化还缺乏了解和认识。他给美国政府提出了三条政策建议。

季北慈说:“我们认为,美国对不断加深的欧中关系所采取的任何因应手段都应该是谨慎的,平衡的,都要围绕着三个主要目标。这就是:首先是加强而不是削弱大西洋两岸的关系。第二是改善大西洋两岸之间在中国崛起和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等问题的磋商与合作,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更具建设性的、负责任的一员。第三是多动脑筋思考如何使美、中、欧这个大三角关系之间增加合作,有效地处理各种具有全球性的挑战。”

季北慈还表示,美欧在很多中国问题上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立场,应该加强双边协调,比如根据具体问题成立工作组,一起跟中国进行对话和谈判,从而避免设立两套对话机制和两套研究班子。

关键词:欧洲,中国,贸易摩擦,欧中关系

emailme.gif把这篇文章电邮给您的朋友。
printerfriendly.gif打印此页
  相关报道
中俄联合声明:发展战略夥伴关系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专注贸易平衡
向中国产品征反倾销税?欧盟分歧
欧中贸易逆差去年前十个月激增
专家:欧盟利用欧非峰会平衡中国
 
  今日要闻
泰国部队从有争议柬埔寨领土撤离